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欲承其重,必利其器。

在囚禁了长安的特使崔敦礼后,李瑗举兵谋反。

兵曹参军王利涉提出了十六字方针的优胜战略:先取河北,北联突厥,二地齐进,攻占长安。

这是以传统的东西两分为依据,然后,吞并关中的布局。

他对于山东豪强想造反的心理,了然于胸,他充满自信地说道:“山东之地,先从窦建德,酋豪首领,皆是伪(窦建德)官,今并黜之,退居匹庶,此人思乱,若旱苗之望雨。”

王利涉条分缕析地提出先下河北之策,“王(李瑗)宜发使(者)复其旧职,各于所在遣募本部,诸州倘有不从,即委(豪强)随便诛戮。此计若行,河北之地可呼吸而定也。”

这确实是上计,这也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河北三镇事实上脱离中央政权的深层原因。

河北之地,李唐一朝,自窦建德之后,从来不曾服气过。

王利涉的计划并不止于河北,他还有一个看似完美的攻占长安的计划。

“然后,分遣王诜北连突厥,道自太原,南临蒲、绛,大王整驾亲诣洛阳,西入潼关。两军合势,不盈旬月,天下定矣。”

河北之地,自东魏、北齐以来,从文化和武力的对比上,从来就不怵西边的关中政权。

这是刻在基因和骨血里的自信、自满、自大和自狂,当出现不世之枭雄时,河北就是动乱之源。

虽然最后北齐被北周统一,但北齐一直以汉族正统文化继承者自居,武力也传承自北魏正朔,他们视关中的北周政权不过是蛮夷之地,化外之所而已。

这又是另外一种不服。

他们统一的身份是“山东人”,崤山以东的人士。

因而,历代关中统治者,都对山东人士格外防范,这里有传统上,也有文化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即使强如李世民,也是依靠和重用了很多山东人士,才得以定鼎天下。

但他登上皇帝大位后很久,依然从心底里对他们有一种不自觉的排斥感。

这种心态和行为,遭到了张行成明确的反对,他苦口婆心地对李世民进谏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

因而,王利涉的先收河北的大计,有现实的基础,也有很大的成功机率。

但李瑗还没有真正举兵,就被内斗给葬送了。

这起源于权力之争。

王利涉的计划虽然完美,但需要具体的执行人。

这出现了一个矛盾,王利涉都想让王诜做谋主,当谋反刚开始时,李瑗也同意,并且第一时间召唤王诜,前来商讨起兵的事宜。

这是一个去王君廓的计划。

王利涉高瞻远瞩地对李瑗说:“王君廓反覆,不可委以机柄,宜早除去,以王诜代之。”

但李瑗却出现出尔反尔,犹豫不决的致命漏洞。

各种风言风语难免传到了王君廓耳中,这引发了灾难。

王君廓自视甚高,不能久居人下,他现在既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又面临生命危险。

嗅出危险的王君廓,升腾起不可抑制的怒火,李瑗还没来得及造反,他就先造了李瑗的反。

五君廓说干就干,他立即飞马去见王诜。

王利涉没有看错王诜,王诜足当国士。

他当时正在洗头,以为王君廓有重大军情和自己商量,头发还没干,就随手一卷,没有任何防备,出来就会见王君廓。

对于这只送上门的羔羊,王君廓毫不客气,手起刀落,一刀斩落李瑗的依靠。

一不做二不休,他必须一鼓气将谋反进行到底。

王君廓提着王诜的脑袋,蛊惑部下们说:“李瑗与王诜共反,禁锢敕使(崔敦礼),擅追兵集。今王诜已斩,独李瑗在,无能为也。”

然后,他给大家指出了一条活路,“汝若从之,终亦族灭;从我取之,立得富贵。祸福如是,意欲何从?”

虽然是提问,但情势很明显,这只是一个陈述和命令的语句。

王君廓说的在情在理,加上他凶猛的目光,也时刻提醒部下们,除了跟随他起兵,并没有第二条路。

兵将们异口同声地说:“皆愿讨贼。”

为了取信于军,也为了让他们的起兵有一个合理的借口,王君廓第一步是潜入大牢释放了长安的特使崔敦礼。

然后他们直扑李瑗的住处,兵变正式开始。

李瑗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赶忙率领几百甲士前来,以期挽回局面。

但胜败已经成定局。


页面连接:http://www.redsulphuralchemy.com/list_0_wggfd/4dntvnvt.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鲤鱼乡封神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