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荥阳城中,楚汉议和。

汉王见项王主动遣使前来求和,甚感惊奇,再次问计于张良。

张良问道:大王自忖,此时可一举击败项王否?

汉王:虽然强弱易势,尚且不能。

张良:既是不能,则便退步,以待良机可也。此谓养光韬晦之计。

汉王从之,于是同意谈和。经过谈判,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

楚汉由此罢战,择定吉日,便在荥阳城外盟约。项羽将刘邦妻、父送还,引兵东归。

成皋之战,终以汉王取胜告终。

项王东归,众将气闷难平,俱都无言,逶迤东行。时有项王所封美人虞姬随军,见到诸将情状,乃私自劝说项王。

虞姬:以妾观之,那个汉王本是无赖之徒,其后必然背约复反。大王不如暂勿东还,可屯兵于新郑,召集诸将,再与刘邦决战,方保无忧。

项王:用兵之事,非汝妇人知之,卿勿多言。

由是虞姬止言,但心中怏怏不乐。

镜头闪回,叙述虞姬来历。

画外音:关于虞姬,正史从未记载其出生之地、身世来历,惟有民间流传。一说其出生于今江苏省宿迁沭阳县颜集镇,境内有虞姬沟,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据《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姬出生之时有五凤鸣于宅院,异香闻于门庭,秦始皇二十二年丁丑出生,汉王五年己亥去世,葬于彭城。第二种说法,谓虞姬乃是今苏州常熟虞溪村人氏,为吴中望族。常熟别称虞城,境内有虞山,以此为证。

秦灭楚国之后,项羽随叔父逃亡至会稽,后在苏州率领江东子弟起义,此间结识虞姬,便即娶以为妻,常带其出征。

群雄灭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各路王侯,虞姬被封为美人。依照秦制,始皇帝内宫妻妾乃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等,西楚霸王名位低于皇帝,以“美人”以封虞姬,当是较高名号。自此之后,“虞美人”之名传扬开来。

闪回结束,项王东归。

项王东归彭城之后,因恼恨英布投汉,将自己逼入危困之局,遂立杀英布妻子儿女,夷其三族。项伯继而收编英布所有旧部,归于自己麾下。

镜头闪回,复说英布。

英布乃楚地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故又称黥布。初随项梁起兵,为其帐下五大将之一,作战最为勇敢,万夫莫当。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时,自号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英布因中随何之计,背叛项羽,前来荥阳拜见汉王。

刘邦当时正坐于榻上洗脚,闻说英布到来,当即召见,但仍洗脚如故,并不起身为礼。

英布见状大怒,后悔归汉,便派人复入九江,欲召旧部自立。

使者至于淮南,得知项王杀尽英布家人,项伯且已收编九江王部队。由是收聚故旧,仅率数千人回报。英布闻之,放声大哭,非但痛恨项王,并且怀怨刘邦。

汉王因受张良点拨,自知得罪九江王,急向英布陪罪,又增拨给三万军马,命其收兵前至成皋。汉四年七月,又立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安,统九江、庐江、衡山、豫章诸郡。

英布由此息怒,便与项王决裂,立志依靠汉王,以为家人报仇。

可叹项王,只因出于一时气愤,便将最善战之将推给宿敌刘邦。

西楚霸王帐前本有五大战将,乃是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虞子期。当此之时,龙且死于潍水之战,英布降汉,只余季布、钟离眛及虞子期三将。

楚汉鸿沟划界之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关中。

张良劝道: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楚兵疲弊,粮食已尽,此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释而勿击,实谓养虎遗患。待项王养息已足,大王自料尚能与其并立乎?

刘邦闻而大悟,背上汗出,改颜相谢,听从其计。

汉高祖五年,刘邦派使联络各地诸侯,并传檄韩信、彭越,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东进,追击项羽。十月岁首,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衔尾以战。

项羽大怒:此贼无赖,果如我虞美人之言!

由是回师西向,迎战汉军。因当时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楚军奋勇反击,刘邦由是大败而归,复入陈下,深堑自守。于是唉声叹气,复又问计于军师张良。

汉王:诸侯不从本王之约,韩信、彭越亦皆不肯出兵相助,为之奈何?

张良:前番诸侯追随怀王破秦,皆得裂土分王;今楚兵将破,韩信、彭越等必望有分封之地。因未得其封,故此拥兵自重,不从大王之命,固宜也。

汉王:如此奈何?

张良:不能分茅裂土,事未可知。若应韩、彭二人,与其共分天下,则可片言而立致。主公未若从权,自陈以东至海,尽封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其各自为战,与主公三面夹击,则楚易败,项王可擒也。

汉王:此言甚善。

于是乃发使者,分至齐、梁,书告韩信、彭越:着二卿并力击楚,以定天下。则楚破,自陈以东至海,封与将军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与相国彭越。

韩信、彭越得书,同时遣使回报,答应即刻进兵攻楚。

刘邦分茅裂土为酬,终于搬动韩、彭二人发兵,但心中颇怒,杀机已经深种于怀。

既得梁、齐两路大军呼应,汉王自谓胜数已定。由是乃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自率本部军马,自陈下向东出击。共集五路大军,对项羽形成合围。

当此之时,项羽因怀愤怒,便将大部兵力用于围困刘邦,楚都彭城再度防守薄弱。

韩信看出便宜,于是并未按照汉王调派,挥师直捣固陵;而是遣兵南下,以灌婴为将,径攻彭城。楚军不备,由是彭城一攻即破。灌婴引兵进占彭城,进而攻下楚地多城。

淮南王英布闻知,也即趁火打劫,遣将进入九江,诱降楚国守将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形势至此,对楚军极为不利,项羽被迫东撤,固陵围解。

刘邦引兵东进,与项羽遇于垓下。

韩信、灌婴、英布等诸路军马皆至,共计三十万众,与楚军形成正面对垒局势。

刘邦大喜,仍拜韩信为大将,令掌全军,以与项王决战。

自韩信叛离项王以来,此是首次与故主正面交锋。

韩信再拜将印,升帐派将,将三十万人马分兵五路。自领齐军以为前部,以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汉王刘邦坐镇中军,周勃、柴武为合后,待命而进。

楚军此时由西楚霸王项羽亲自统领,共计十万之众。

两军相遇,分别列阵。韩信先率前军与项羽交锋,示之以弱,战之不利,向后退却。

项王对韩信恨之入骨,必欲擒而杀之,衔后而击,紧追不舍。

孔将军、费将军依照韩信事前布置,见项王追来,乃从左右两翼纵兵侧击,并围裹之。楚军三战不利,韩信乘势返军还击。项王攻势大挫,引军退至垓下。

两军休兵歇战期间,韩信向刘邦进献十面埋伏之计,请将项王围而聚歼,一战以定胜负存亡。刘邦大喜,任其安排,自己不加干涉。

与此同时,项羽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安营扎寨,亦做出决一死战态势。楚军皆入壁垒坚守,屡战不胜,被汉军重重包围,终至兵疲食尽。

项王见此,心生悲凉之意,大有英雄末路之感,遂与虞姬在帐中借酒浇愁。

此时楚兵虽然绝粮,但杀马为食,只因项王还在,不敢投降。

韩信因见不能速胜,忽生一计。乃自创一歌,谱为楚声,命令聚集营中所有楚人,于深夜之时,向楚营齐唱。其歌云: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楚营军士闻之,皆都思乡厌战,致随歌声悲哭,军心瓦解。

韩信闻听楚营哭声震天,乃命鸣角擂鼓,挥令全军进攻。

由是楚军大败,十万军队,几被全歼。只有八百江东子弟,环围中军,静立如山。

项羽见此,回想昔日巨鹿大战、横扫秦师、杀入关中、分封诸王,种种情景,齐上心头。乃于帐中置酒,与虞姬共饮,悲情难抑。饮酒至酣,乃举杯吟诗一首。其诗辞云: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悲唱数遍,泪流数行。左右卫士皆哭,不敢仰视。虞姬执剑而舞,边舞边唱。其辞云: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唱罢自刎,倒卧于地,就此香销玉殒。项王并不相阻,只抚尸泪下,泣不成声。

事件悬疑:若依史籍,只说项王身边“有美人名虞”,但无虞姬称呼;直到唐朝《括地志》等书刊印,才出现“虞姬”其名。但古来“姬”者,只是美女代称,并非虞姬本名。五代时期长短句大行其道,有词牌以《虞美人》为名,便是典出于虞姬。其所和项王五言诗歌,虽然不曾录入《史记》,但却录于陆贾《楚汉春秋》,应非伪作。

历史真相:《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乃是“霸王别姬”最早典出记载,但二书都未涉及虞姬结局。只以常情揣度,虞姬在乱军之中鲜能活命。若其被俘,则必见于史书。四面楚歌之际,虞姬饮剑帐中,似乎只能是唯一结局。悲情一瞬,非但定格在中国文学字里行间,且永远定格在中国戏曲舞台,成为古典爱情故事之中,最为荡气回肠传奇。

帐内残宴已罢,营外杀声未息。

项王止哭,命葬虞姬于帐后草坡,翻身跨上乌骓宝马,率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趁夜溃围,南出驰走。长戟指处,如同劈波斩浪,当者无不披靡。

战至平明,汉军完胜,诸将打扫战场,不见项王,还报大帅。

韩信怒道:若使项王逃走,复养成气势,则此后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令骑将灌婴,引令五千精骑,向彭城方向追之。其余诸将,征略淮南,追寻项王。生擒以归者,赐万金,封关内侯,献首级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诸将闻命,齐都率部而出,分头而追,不敢不尽全力。

项王日夜兼程南逃,终于渡过淮河。回顾从骑,只有百余人众。前至阴陵,迷失道路,见一田父正在执耒而耕,便令部下前往问道。

那田父正是韩信师叔李左车所扮,早已算定项王败后,必经由此路而逃。今见楚将前来问道,便以手中木耒向东一指:左行可通,直达江东。

项王信之,便率众往左急驰。行犹未远,便失陷于大泽之中,遍寻四周无路。

问路将官忽然惊悟,对项王说道:末将该死!

项王:怎地?

楚将:末将曾在赵国,作战经年。回思适才指路田父,实乃广武君李左车也!

项王:彼祖李牧,乃是秦以离间计使赵王杀之,赵国亦为秦国灭之。我灭秦复赵,又被韩信亡之。其大仇本是韩信,今何助彼,以陷我耶!

众人闻此,皆都恨恨不已,咬牙切齿。在大泽中又转半日,不得出路。

那员楚将忽又心中一动,指其泽中草木:大王请看,此泽中树木,皆分阴阳。枝叶稀疏一侧向阴,乃是西方;稠密者向阳,则必是东方也。

项王信以为然,乃顺其指引方向而行,终于驰出大泽,复上大路。日落时分,引兵逃至东城,回顾身后,部众皆散,相从者只有二十八骑。

因在大泽中耽误整日,只听蹄声动地,汉骑追至城下,三面围定,有数千人之众。项王三日夜人不得睡,马不得息,又人马尽不得食,自度不得脱困,面对追兵,长叹一声。

汉将赤泉侯大叫:势已至此,项王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项王:鼠辈!若要西楚霸王投降,除非日出西方!

于是回顾二十八骑:我随叔父起兵,至今八岁,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当决死,愿快战三胜,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乃知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部从闻罢,目眦皆裂,齐声呼道:愿随大王骥尾!

西楚霸王仰天长啸,乃分十八骑以为四队,立于高阜,面向四方。

汉军渐至高阜之下,围之数重。

项王顾谓从骑,大声喝道:且看我为公等,取彼上将首级。公等不必力战,只需四面骑驰而下,分投此山东面,分为三处驻扎,待某去去就来。

十八骑闻此,齐声应诺。于是项王只引左右二骑,大呼驰下。汉军如同劈波斩浪,尽皆披靡,无一敢撄项王戟锋者。

项王深入阵中,大喝一声,将为首汉将一戟刺穿,就马上拔剑,枭其首级,悬于马项之下驰出。汉军阵势纷乱,山上十六骑楚将分为三路驰下,奔向东面,分驻三个山坡。

赤泉侯恃勇来追,项王回头瞋目叱之,声如巨雷。赤泉侯人马俱惊,扭身而逃,部众辟易数里,不能止步。项王乃引左右二骑往东,与其中一处部骑相会。

汉军见楚骑分驻三坡,不知项王所在,分兵三路,复将三处山头围之。

项王率八骑突驰下山,复入汉军重围,力斩都尉,又杀数十名骑将,透围而出。纵马上至高坡,回首看时,见八名部从,只折损两骑。

汉将见此,无不气为之沮。项王立马高坡,便问部从:公等以为何如?

众部骑下马,伏地拜道:大王真神人也,天必佑之。

项王仰天长啸,复聚十六名骑士,相随下山,杀出重围,向东缓缓而走。

围追汉军虽众,首将及都尉皆都死于项王戟下,因此只在后远远跟随,不敢紧追。

项籍不理追军在后,来至乌江渡口,命令从骑:觅船过江!

正在此时,自芦苇丛中摇出一条木船。船上艄翁扬声高叫:来者可是西楚霸王?

项羽:正是项某。你是何人?

艄翁:我乃乌江亭长,在此三日三夜,备船以待大王。

项王:你既在此相待三日,是知我必然败亡耶!


页面连接:http://www.redsulphuralchemy.com/list_0_gwfmw/4lmvtngd.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四库书小说网宝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