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齐都临淄,相国府邸。

门客来报:冯谖并无寸功,得享代舍上等之客,犹不自足。乘车日出夜归,复又作歌。

孟尝君:其歌辞云何?

门客:说甚长铗归兮,无以为家。

孟尝君:未知其家中,尚有何人?

门客:闻说其父早死,只有老母在堂。

孟尝君:我知之矣。可出府资,奉其老母衣食。

自此之后,冯谖便不复作歌。

花落花开,寒冬过去,春季又来。

管家来报:府中钱谷,只够诸客一月之需。

孟尝君乃问左右宾客:诸公有谁能负其辛苦,为我收债于薛邑者?

冯谖出班自荐:下臣愿往。

孟尝君:妙极!某正欲观卿之大才。

于是便命冯谖主事,管家相随至薛,去收债息。

冯谖欣然领命,遂往帐房中核查债券,乘坐高车大马,昂然到至薛邑,坐于公府。因命随从檄令全城,皆于十日内前来合债,缴还利息。

薛民多有借贷于孟尝君者,闻说薛公派人前来征息,不敢延挨,大都如期至府输纳。不过数日,还贷者十之七八,便得息钱十万有余。

数日之后,偿还贷息已毕。尚有数百家贫困窘迫,不能偿贷者,亦来公府,请求宽限。冯谖审其贫富之状,尽得其实情,乃出券合之;度其欠贷者财力,后日可相偿者与为要约,载于券上,善言遣释。却将实在赤贫,不能偿还者留下,不放出府。

无力偿债者见此,以为将被责打逼债,并皆罗拜阶下,哀乞宽期。

冯谖二话不说,便命左右取火,将其债券当众全部投入火中,不一时烧为灰烬。众贫民不解其意,其中有人以为将要被逼为奴,以全家人口偿债,愈加恐惧不已。

思犹未已,忽见冯谖开口,对众人说道:孟尝君所以贷钱于民者,恐尔等无以为生,或误农耕之时,非为利也;然君之食客数千,俸食不足,故不得已而征息,以奉宾客。今有力者更为期约,无力者焚券蠲免。孟尝君施德薛人,可谓厚矣。

贫民百姓闻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双耳所闻,愣怔半日,方才明白,皆都叩头膜拜,继而欢呼震天:孟尝君,真吾薛民之父母也!

冯谖焚券遣众,遂还齐都,与管家来报家主,缴息报账。孟尝君早就自从人口中,闻说焚券之事,于是假意询问管家:你随先生前往薛城收债,果已完毕乎?

管家眼望冯谖,嚅嚅而不敢言。冯谖施礼道:不才此去,非但收债,且为君收德!

孟尝君闻言不悦,正言责道:公焚券近半,犹曰收德,不知何谓?

冯谖答道:贤君请息怒,容下臣备细陈之。

孟尝君:田文正欲请教。

冯谖:薛邑负债者多,贫富不一;能还者众,力乏者稀。其乏者虽严责之,亦不能偿,久而息多,则逃亡耳。薛乃君之世封,其民乃君之子孙也,同危共难。今焚无用之券,以明君之轻财爱民,仁义之名,流于无穷,此臣所谓为君收德者。

孟尝君闻其言之成理,暗暗点头。且思既已焚烧债券,再要追究,亦自无可奈何。于是半喜半恼,勉强长揖而谢道:田文受教矣。先生去休!

冯谖见此,知道孟尝君并未息怒,也不再加解释,亦长揖而去。

镜头转换,按下齐都临淄,复叙秦宫咸阳。

孟尝君逃回齐国后,秦相樗里疾当年病故,赵国人楼缓继其相位。

秦昭王后悔失去孟尝君,纵其回国,自思若有此人见用于齐国,终必为秦国之害。乃暗派间谍前往齐国,广布谣言于临淄:天下只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田文且代齐政!

又派人出使楚国,对楚顷王说道:向者六国伐秦,孟尝君不服合纵长之约,故意托病延挨,不肯共同出兵;及楚怀王拘押在秦之时,孟尝君复劝寡君勿归怀王,反以大王见质于齐,几乎不得归国。由此寡君得罪于楚,皆孟尝君之故也。

楚顷王为其言所惑,亦使人传布流言于齐国。

如此秦、楚两国交相毁谤之下,立见成效。齐湣王本来便十分忌惮孟尝君,闻此流言愈加怀疑,遂收孟尝君相印,黜归于薛地。

宾客见孟尝君罢相,纷纷辞去,半月散尽。

惟有冯谖不肯离去,并亲为孟尝君御车,还至薛城。离城尚有三十余里,只见薛邑百姓扶老携幼相迎,拜于道傍,争献酒食。

孟尝君见此情景,双眼发红,热泪盈眶,手抚冯谖之背泣道:我到今日方知,此乃先生前番焚烧债券,为田文市德者也!

冯谖笑道:臣意何止于此?请借臣车驾一乘,必令主公益加见重于国君。

孟尝君道:惟先生所命,田文无有不从。

冯谖遂请支领一批金帛,驾车西入咸阳,求见昭襄王,并下说辞:臣闻秦与齐势不两雄,其雄者乃得天下,大王以为然否?

秦王不答反问:先生有何良策,可使秦国雄霸天下?

冯谖道:齐之所以重于天下者,以有孟尝君故也。今齐王收其相印,以功为罪;大王何不乘其怀怨,收为秦用?则用以谋齐,如反掌之易,岂特雄霸天下而已哉?

只因樗里疾已卒,秦王此时欲得贤相,闻言大喜,乃饰良车十乘,黄金百镒,命以丞相之仪,往迎孟尝君于薛邑。

冯谖告辞秦王,离开咸阳,抢在秦使前面,疾驱到至临淄,来见齐王,再下说辞:齐、秦并强,得人者雄,失人者雌。今臣闻秦王阴遣良车十乘,黄金百镒,往迎孟尝君为相;倘孟尝君西入相秦,反而为秦谋齐,则雄在秦,临淄、即墨危矣!

齐湣王知道冯谖是为孟尝君门客,闻此半信半疑,犹豫不定。

便在此时,边关守将来报:秦人使团过境,往薛邑而去。因有通关符牒,臣不敢拦。

齐湣王这才确信,一时手足无措,便问冯谖:孟尝君果若赴秦,这便如何是好?

冯谖:前者孟尝君罢相,是楚国传谣之故,并非大王本意。今秦使旦暮且至薛邑,大王可乘其未至,先恢复孟尝君相位,更广其邑封。孟尝君是为齐之公族后裔,岂有爱秦恶齐之理?必喜而受之。秦使者虽至,岂敢擅迎我之相国出境?

湣王称善,即命冯谖持节,往迎孟尝君回到临淄,复其国相之位,益封千户。

秦国使者至薛,闻孟尝君已复相齐,只得转辕而西,回国向秦王复命。秦王这才知道,自己是被冯谖利用,至此无可奈何,只好咬牙切齿,暗气暗憋。

孟尝君既复相位,宾客去者复归,齐聚门下。

孟尝君欲待怪罪,冯谖谏道:富贵多士,贫贱寡交,事之常也,君又何怪?

孟尝君闻此,再拜称谢:先生心胸,田文不及!

乃待宾客如初,不计前嫌。天下之士皆道孟尝君胸阔如海,愈加趋之若鹜。

孟尝君复为齐相未久,西部诸国战火又起。

魏昭王与韩釐王合纵伐秦,秦将白起奉命率军御敌,大败于魏韩联军于伊阙,斩首数万余级,河水皆赤;复乘胜夺取韩地二百里,魏河东地四百里。

秦昭王由此傲视天下,便使人出使临淄,言于齐湣王道:今天下相王,寡人欲称西帝,以主西方;尊齐为东帝,以主东方,平分天下,王以为何如?

齐湣王闻此,意为所动,于是议于孟尝君,将欲称帝。

孟尝君奏道:秦以强横见恶于诸侯,大王切勿效之。如若不然,必成众矢之的。

齐王信以为然,遂婉拒秦使之请。不过旬月,秦王复又遣使至齐,相约共伐赵国,获胜之后,共分赵国之地。齐王闻此,又复心动,未及与相国孟尝君商量。

便在此时,苏代自燕国复至临淄,以通两国盟好。

齐湣王知道苏代乃是鬼谷门徒,极有智计谋略,遂向其请教与秦国并为二帝之事。

苏代答道:秦独致帝于齐,所以尊齐也。却之,则拂其意;受之,则取恶于诸侯。愿王受而勿称,使秦称之。若西方诸侯皆肯奉秦王为帝,大王乃随后称帝,以王东方未晚。

齐湣王:闻卿之论,似又高出田文,寡人敬受教。然秦又约我伐赵,其事何如?

苏代:兵出无名,事故不成。赵乃强国,无罪而伐之,势必两败俱伤,又诸侯不服。若得其地,则为秦利,齐无与焉。若依臣计,今宋方无道,天下号为桀宋,大王与其伐赵,不如伐宋。得其地可守,得其民可臣,而又有诛暴之名,此汤武之举也。

湣王大悦,乃厚待秦使,受帝号而不称;复以委婉托辞,绝秦伐赵之请。

秦昭襄王称帝二月,闻说齐国仍旧称王,遂自去帝号。

齐湣王遂依苏代之计,欲伐宋国;先派出使者,往宋国查探国情虚实。

镜头闪回。由此便叙宋国之事。

当时宋康王在位,乃是宋辟公之子,戴剔成之弟。

其母当初梦到徐偃王托生而孕,因生子名偃。

子偃生有异相,面阔一尺三寸,目如巨星,力能屈伸铁钩。

周显王四十一年,子偃驱逐其兄戴剔成,自立为宋国之君。即位之后,因欲复兴先祖宋襄公旧日霸业,乃在国内多检壮丁,得劲兵十万,然后四处征伐。

于是东伐齐国,夺取五城;南败楚国,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其二城。

更又除灭滕国,据有其地。滕国曾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今终亡于宋,共传三十四世,国祚八百二十八年。

宋子偃既灭滕国,因遣使通好于秦,自此号称强国。因自谓堪与齐、楚、韩、赵、魏并肩雄峙,故而始称宋王,以为英雄无比。

此后每次临朝,宋康王辄令群臣称贺,齐呼万岁,堂下及门外侍卫应之,声闻数里。

其后宋王愈加自大成狂,竟效商帝武乙,以革囊盛以牛血,令人悬于高竿,自己在下挽弓射之,血雨从空而降,名曰“射天得胜”,借以恐吓列国来聘使节。

又为长夜之饮,以酒强灌群臣,皆潦倒大醉,不能成礼;而自饮白水代酒,以欺众人。每至此时,左右皆都称颂:君王酒量如海,可饮千石不醉。

又多取妇人为淫,夜御数十女,以此自炫于国人。

忽一日,宋康王游猎封父之墟,于林中遇见采桑少妇,美艳绝伦,不可方物。康王令近侍访而问之,得知采桑妇乃是舍人韩凭之妻息氏。

康王由此失魂落魄,不顾君臣大防,使人赍持聘礼到至韩家,传达欲纳息氏为妾之意。

息氏不众,作诗一首,请来使持归,回报宋王。其诗只有四句,其辞是为: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

宋王见诗,喜其文采,愈发不肯罢休,使人往其家夺之,车载入宫。

韩凭无力阻挡,见妻子息氏被迫升车而去,遂还至厅内,悬梁自杀。

宋王召息氏共登青陵台,胁其就范,百般哄诱。息氏愈加不众,复又作诗。其辞曰:

鸟有雌雄,不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待宋康王正在观诗之时,息氏以袖掩面,纵身跳下高台。如花美眷,顿时成为肉饼。

宋王又气又恼,下令收尸。内侍搜简息氏身畔,于裙带间得书一幅,见是一封遗嘱:

臣妾死后,乞赐遗骨与韩凭合葬,黄泉感德!

宋王览书大怒:你既不如我意,寡人岂能如你二人之意耶!

故命将韩凭与息氏分为二冢,隔绝埋之,使其夫妇东西相望,而不能相亲。

时陋不久,忽一夜之间,各有文梓木生于二冢之傍,长至三丈。其枝在空中自相附结连理,有鸳鸯一对飞集于枝上,交颈悲鸣。里人见而哀之,遂名其树曰“相思树。”

国内群臣见宋王暴虐,多有进谏。宋王非但不听,后来听得心烦,遂置弓矢于座侧,凡见有人前来进谏,便即引弓射之。尝一日之间,射杀景成、戴乌、公子勃三人,血流满阶而死。自此举朝文武莫敢开口,皆都缄默。诸侯闻之,号曰桀宋。

闪回结束。便在此时,苏代向齐湣王进言伐宋。齐王遗使往宋,探访实情还报,于是伐宋意决。遂遣使于楚、魏二国,约共攻宋,事成之后三分其地。

此事被秦国细作侦知,飞马还报咸阳。

秦昭王闻而大怒,对群臣说道:宋国向与秦国结欢,而齐国伐之,是欺寡人也。

当即便欲兴兵,援宋伐齐。

苏代当时尚在临淄,闻说此事,便向齐王请命,自愿前往说秦。

齐王从之,遂赐以金币重礼,以苏代为使,西入咸阳,来见秦王。

苏代:齐国今欲伐宋,臣为大王贺之。

秦王:宋为秦盟,齐王伐宋,是欺寡人,卿贺者何来?

苏代:齐王伐宋,是以宋王暴虐为由。然而齐王强暴,无异于宋,今约楚、魏联手,其势必欺楚魏。楚魏受其欺凌,必向西事秦,是秦损一宋以饵齐,而坐收楚、魏二国,王何不利?且桀宋干犯天下众怒,无人不知;秦若救之,众怒必移于秦,又何利焉?

秦王闻罢,转思有理,因此便不救宋,坐观成败。

苏代还报,齐王大喜,于是放心大胆出兵,先至宋郊。其后未久,楚、魏之兵来会。

魏将芒卯献计:宋王**,人心离怨。我三国皆有丧师失地之耻,宜传檄文所失诸邑,公布桀宋罪恶,以招故地之民,必有反戈向宋,为我王师内应者。

齐、楚二国主将皆都赞同此议,遂命行军令史撰檄,历数桀宋十大罪状。其檄文辞曰:

桀宋不仁,获罪于天,兼暴虐下民,侵凌诸侯。列其十大罪状,众宜知悉。其一逐兄篡位,得国不正;其二灭滕兼地,恃强凌弱;其三好攻乐战,侵犯大国;其四革囊射天,得罪上帝;其五长夜酣饮,不恤国政;其六夺人妻***荡无耻;其七射杀谏臣,忠良结舌;其八僭拟王号,妄自尊大;其九独媚强秦,结怨邻国;其十慢神虐民,全无君道。

檄文到处,人心耸惧,三国所失之地,其民皆逐宋国官吏,登城自守,以待本国兵至。于是三国之师所向皆捷,直逼睢阳城下。宋王偃大怒,丝毫不惧,亲领三军,出城十里迎敌。


页面连接:http://www.redsulphuralchemy.com/list_0_gwfmw/4lmvtndd.html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百书楼烟雨红尘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